首页

Academic meetings

东北林业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 学术报告

发布时间:2022-06-01  点击:

报告题目:自然界的簇发光

报告时间:2022年6月6日15:20-17:20

腾讯会议ID:888393945

报告人:唐本忠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校区)院士

报告人简介:

唐本忠,男,教授,1957年2月生,1982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学士学位,1985年、1988年先后获日本京都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多伦多大学化学与药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日本NEOS公司中央研究所任高级研究员。1994年至今历任香港科技大学化学系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讲座教授、张鉴泉理学教授,并兼任香港科技大学工学院化学及生物工程学系讲座教授。2006年受聘为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2年至今担任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实验室主任。2012年起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双聘院士。2013年入选英国皇家化学会Fellow,2015年担任国家人体组织功能重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香港分中心主任,2017年起受聘为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科技大学联合研究院院长。2020晋升为中国化学会会士。2021年加入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担任理工学院院长。

已发表学术论文1600多篇,总引超124000次,h影响因子为158。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了科研项目80余项。在学术会议上作了400多场邀请报告,拥有100多项授权专利。现任德国Wiley出版社发行的Aggregate(《聚集体》)杂志主编,以及20多家国际科学杂志顾问、编委或客座编辑等。

主要从事高分子化学和先进功能材料研究,特别是在聚集诱导发光(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这一化学和材料前沿领域取得了原创性成果,是AIE概念的提出者和研究的引领者。

先后获得多项荣誉及奖励,于2002年获得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授予的“杰出青年学者”(B类,海外华裔科学家)称号,2007年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Croucher基金会高级研究员奖、中国化学会王葆仁奖和Elsevier杂志社冯新德奖,2012获Science China Chemistry杰出贡献奖、美国化学学会高分子材料部:科学与工程分会Macro2012讲座奖等,2014年获伊朗国家科技部科学技术研究组织颁发的Khwarizmi国际奖和2015年获广州市荣誉市民。连续2014-2020年当选全球材料和化学领域“高被引科学家”。荣获2017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以第一项目完成人身份凭“聚集诱导发光”项目获得2017年度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并获得科技盛典-CCTV2018年度科技创新人物。2016年,AIE纳米粒子被《Nature》列为支撑即将来临的纳米光革命的四大纳米材料之一,并是唯一一种由中国科学家原创的新材料;同年,美国CNBC电视台以“Year of Cancer”的主题,实况专访唐院士,向全球直播介绍AIE荧光探针在识别癌症细胞等领域的应用。由AIE衍生出的有机室温磷光材料方面的研究以及AIE纳米粒子用于光声成像的研究被《2020研究前沿》列为化学和材料领域的重点热点前沿以及6个新兴前沿之一。2020年10月,AIE被国际纯粹和应用化学联合会(IUPAC)遴选为10大新兴技术之一。

报告简介:

人类对光的研究和探索贯穿了整个历史长河。目前,被广泛接受和认可的光物理机制认为大共轭体系是增加发射波长的必备条件,而双键、三键和芳香环则是最基本的发光基元。传统的光物理机制在解释大部分共轭分子的发光时似乎十分完美。然而,自然界中的一些天然大分子如大米、淀粉、纤维素以及一些蛋白质等都不具备共轭体系的基本结构,但他们的固体样品在紫外光照射下却有较强的可见光发射。研究表明,这些天然物质的单分散态溶液在紫外光激发下不发光,但它们的聚集体则能发出明亮的可见光。它们的分子结构中富含电负性很强的杂原子,杂原子中孤对电子之间的空间电子相互作用会导致刚硬的簇结构的生成,最终这些簇作为生色团发光。因此,这一类发光现象被定义为簇发光(Clusteroluminogens),而这一发光过程则被称为簇集发光(Clusterization-Triggered Emission, CTE)。与此同时,簇发光材料具有非常好的生物相容性,有些甚至是来自于动植物体内,在过程示踪和传感、生物成像及探针技术等领域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随着对簇发光现象及工作机制的认识,我们有望从自然界寻找到廉价、无毒、环保且具有优异性能的天然发光材料。

欢迎各位教师、同学参加!

上一条:东北林业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 学术报告
下一条:东北林业大学7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 学术报告

关闭

版权所有: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地址: 哈尔滨市香坊区和兴路51号 邮编 :150040 

电话/传真 : 0451-82191758  技术支持:网络信息中心

扫码关注公众号